雖然長期缺乏楊上善的生平文獻,但歷來有許多學者專家針對有限的文獻,進行深入的分析,仍然能考證出楊上善和《太素》在唐代更明確的時期。
1.考證通直郎:
《太素》署名「通直郎守太子文學臣楊上善奉敕撰注」,可以從「通直郎」深入分析。
(1)<再論《太素》撰注者楊上善為唐人>:「通直郎」屬於「散官」,是「榮譽性的虛銜」,從六品下;「太子文學」屬於「職事官」,正六品下。「散官」、「職事官」的官階未必相同,而根據《舊唐書》:「貞觀十一年……貞觀令,以職事高者為守,以職事卑者為行,職事卑者為行,仍各帶散位。」因此,署名出現「守」,可見在貞觀11年之後。
(2)<楊上善生平考據新證>有更深入的考證。《舊唐書•職官制》:「貞觀十一年……凡九品已上職事,皆帶散位,謂之本品。職事則隨才錄用,或從閑入劇,或去高就卑,遷徙出入,參差不定。散位則一切以門蔭結品,然後勞考進敍。武德令,職事高者解散官,欠一階不至為兼,職事卑者,不解散官。貞觀令,以職事高者為守,職事卑者為行,仍各帶 散位。其欠一階,依舊為兼,與當階者,皆解散官。永徽已來,欠一階者,或為兼,或帶散官,或為守,參而用之。其兩職事者亦為兼,頗相錯亂。咸亨二年,始一切為守。」楊上善「太子文學」(職事官)和「通直郎」(散官)比,欠二階,如果依照武德令(唐高祖年號,618~627年),應該解散官而只稱為「太子文學」;如果依照貞觀令(唐太宗貞觀11年,637或638年),才能稱為「通直郎守太子文學」。
此外,高宗永徽年間(650~656年)官銜用詞「守」、「兼」混稱,直到高宗咸亨二年(671年)一律稱「守」。但楊上善擔任太子文學在咸亨二年之後(日後還有更具體證據,待敘),未受這段期間官銜稱謂變化的影響。
 
2.考證太子文學:
《太素》署名「通直郎守太子文學臣楊上善奉敕撰注」,可以從「太子文學」深入分析。
(1)民初楊守敬《日本訪書志》:「按唐六典魏置太子文學,自晉之後不置。至後周建德三年置太子文學十人,後廢。皇朝顯慶中始置……則上善為唐高宗顯慶以後人」,也就是656~661年之後。
(2) <楊上善生平考據新證>:雖然《通典》記載:「龍朔二年(662或663年)置太子文學」,和《唐六典》略有時間差,最少可能只有2年,不造成重大影響。
 
3.考證奉敕:
《太素》署名「通直郎守太子文學臣楊上善奉敕撰注」,可以從「奉敕」深入分析。
<《太素》撰著具體時間新證>指出:「敕」,歷代用詞對象多次改變,到了唐高宗顯慶年間,才開始確立專為皇帝命令的用字。
 
4.考證避諱:
(1).<關于楊上善《黃帝內經太素》的年代>:唐避諱在經文、注文不一致的奇特現象,有歷史原因,而且可藉以考證《太素》成書時間。《舊唐書•太宗本紀》就出現:唐高祖「(武德)九年……六月(626年)……依禮,二名不偏諱。近代已來,兩字兼避,廢闕已多,率意而行,有違經典。其官號、人名、公私文籍,有『世民』兩字不連續者,並不須諱」,所以,經文不避「治」,但注文避「治」。
(2) <再論《太素》撰注者楊上善為唐人>:唐高宗在顯慶5年正月(660年)下詔「臨文不諱」,《唐會要•諱》記載:「顯慶五年正月一日詔.孔宣設教.正名為首.戴聖貽範.嫌名不諱.比見抄寫古典.至於朕名.或缺其點畫.或隨便改換.恐六籍雅言.會意多爽.九流通義.指事全違.誠非立書之本.自今以後.繕寫舊典文字.並宜使成.不須隨義改易。」因此《太素》才出現「經文不避唐諱,但注文仍避唐諱」的奇特情況。
可見,《太素》必定撰於顯慶5年正月(660年)之後
(3)<關于楊上善《黃帝內經太素》的年代>:對武后、太子忠、太子弘都未避諱,可見成書在弘道元年中宗即位、武則天臨朝稱制(683年)之前。
 
5.考證引用本草內容:
<楊上善撰注《黃帝內經太素》時代考>指出:《太素》引用唐代《新修本草》,而且楊上善稱為「神農及名醫本草」,可能因為《新修本草》成書於唐高宗顯慶4年(659年),但當時尚無書名。
可證《太素》成書於唐高宗顯慶4年(659年)之後。
 
6.考證「蘭臺」:
<楊上善注《黃帝內經太素》考>:<五節刺>注文提到:「靈蘭之室,黄帝藏書之府,今之蘭臺故名也 」,而在北周、隋、唐三代中,祕書省只在唐高宗龍朔二年二月(662年)至咸亨元年十二月(671年)才稱「蘭臺」。
 
7.考證「太上玄元皇帝」:
(1)<關于楊上善《黃帝內經太素》的年代>:《太素》注文常出現「太上玄元皇帝」,而根據《新唐書•高宗本紀》,唐高宗乾封元年(666年)追封老子為「太上玄元皇帝」。
因此《太素》撰寫必定在乾封元年(666年)之後。
(2)宜同飛<楊上善與《黃帝內經太素》>再根據乾封元年的考證,判斷楊上善校注《太素》至少2年,因此推測成書時間在668年之後。
---但該文未提出假設2年的具體理由,我認為只能做參考。
 
8.<《黃帝內經太素》撰注考略>:石原明根據唐太宗多次下詔編書、其後武則天掌政,文禁轉嚴,推測:楊上善奉高宗敕而撰注《太素》,而且時間落在乾封二年(667)至弘道元年(683)的十六年之間。
---沒有提出時間推算的細節,我認為依據應該是:唐高宗乾封元年(666年)封老子為玄元皇帝、武則天臨朝稱制(683年)。
---但是,<關于楊上善《黃帝內經太素》的年代>認為未必與武后「文禁」有關。
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結論:綜合以上各點,《太素》成書時間約在唐高咸亨元年十二月(671年)之後、武則天臨朝稱制(683年)之前。而且對照日後的新證據,這個考證雖然不夠精準,但居然還是正確的!
 
此外,楊上善生存年代當然會稍早。
 
下次再介紹一篇重量級的期刊論文,徹底解決謎團!
 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陳光華中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