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時會聽到中藥〝有病治病,無病強身〞,真的是這樣嗎?
藥物之所以能治病,就是能因為改變身體。如果身體需要這種改變,這種藥就可以用;如果身體不需要這種改變,就不必用這種藥,勉強用了,會有不好的反應,會傷身。舉個例子,身體有實熱(俗稱火氣大),可能會口乾舌燥、嘴破、大便硬,醫師用了一些清熱藥,身體就會改善。如果身體沒有這些問題卻吃了清熱藥,身體就會偏向〝寒〞,可能會肚子痛、拉肚子。再舉個常見的情況---〝補〞身體。容易疲倦、會喘、坐著就會睡著,有人會認為要〝補氣〞,但是補氣還有學問---補全身的氣、補腸胃的氣、補腎氣...,用藥是不一樣的(所以,黄耆、黨參、粉光參、西洋參、高麗參用法是不同的),而且補過頭或者沒有搭配適合的藥,可能會造成胸悶、頭痛、血壓高等問題。最根本的問題應該是:到底有沒有〝虛(缺少某些東西)〞?如果沒有〝虛〞,但是〝補〞過頭,身體會累積太多不需要的東西,會出問題的。
所以,有病就要找醫師,好好配合,把身體治好,恢復正常就不必再吃藥了。沒病更不必吃藥,維持好的生活習慣,快樂過生活就好了。這樣比盲目吃藥強身更有用,也不會有不好的反應。
全站熱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