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明顯感覺到心跳”就是“心悸”---跳很大力、跳很快、不規律的跳,都有可能,甚至只是一種感覺(但檢查都正常)。有的心悸會造成生命危險、會死人的,但大部分沒這麼危險,是可以吃藥控制的。今天就是要告訴大家,對於不會造成生命危險的心悸,非常值得看中醫。
心悸的原因非常多。對西醫而言,心臟本身的問題會造成心悸,例如:心律不整、心臟瓣膜疾病、心臟冠狀動脈疾病……。此外,還有心臟以外的原因,例如:貧血、電解質異常、代謝疾病(甲狀腺、腎上腺等)……。
對中醫而言,心悸常常和“氣血供需失衡”有關---因為供不應求,所以“心”必需更賣力的工作,於是會大力跳、多跳。當然,“心”本身出問題也會心悸,例如:心氣不足、心陽不足、心血不足、瘀血、痰濕......。中醫可以恢復“氣血供需失衡”,所以心就不需要過度費力地工作,心悸也就會消失。這類病人通常重點在於增加“氣血供應”,而且是長期讓身體恢復,一旦中醫治療成功,就可以長期擺脫心悸。至於“心”本身出了問題,我認為只要沒有生命危險,也可以用中醫改善。
陳光華中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今年寒流一波一波接著來,不但屢創低溫,還常傳出意外甚至死亡的案例。除了心肌梗塞,高血壓也是常見的原因,因為天氣冷會造成血管收縮,血壓就會升高,可能會發生中風、主動脈瘤破裂......等危及生命的急性疾病。常見冬天早起出門的老人家倒地送急診,有的就是這樣出問題的。如果穿暖一點,血管收縮不會這麼劇烈,血壓就不會升那麼高了。
嚴格來說,西醫絕大部分在"控制"高血壓,而不是"治療"高血壓。大部分(約95%)的高血壓病人是找不到原因的,稱為原發性高血壓,這種情況自然談不上治療,只能控制。剩下少數病人則是特定疾病造成高血壓(主動脈窄縮、腎動脈疾病、內分泌疾病、腫瘤......),這種對西醫來說才有機會"治好"(有些需要手術),但是很少遇到。
陳光華中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最近天氣開始變冷,心血管疾病比較容易發作,記得外出要穿暖一些。今天來聊聊〝胸悶胸痛〞。
胸口悶痛如果靠近胸部中央(骨頭部分),很可能是胃食道逆流,可以看一下舊文章或facebook網誌,有相關介紹。如果覺得整片胸口都會痛,悶悶的、有重重的壓迫感,連到左手也不舒服,很可能就是心臟病了(也有人不是胸口痛,而是痛在肚子或下巴或牙痛,要靠醫師判斷)。
心臟病是可以看中醫的!很多病人症狀很像心臟血管病(心肌梗塞、心絞痛...),但是西醫抽血、心電圖、打藥之後攝影...全都正常,因為除了看得到的血管阻塞,身體還有另一種看不到的循環~〝氣〞的循環,如果〝氣〞的循環在胸口(心肺)出問題,一樣會出現胸悶胸痛,而這種問題西醫是檢查不出來的。很多胸痛但是西醫檢查正常,換吃中藥就有效,原因就在這𥚃。
陳光華中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不少人講到高血壓,就和頸部僵硬、頭痛、頭暈聯想在一起,但這些是誤解。大部分的高血壓是沒有症狀的!也就是不知不覺地得到高血壓,所以有人稱為”隱形的溫柔殺手”,千萬不能用”頭痛、脖子僵硬”來判斷是不是有高血壓。相反地,如果出現頭痛、看不清楚、尿不出來、胸痛,血壓通常已經非常高,而且有危險必須立即就醫。只有長期、正確地量血壓,才能知道有沒有得到高血壓。量血壓前必須坐好不亂動,保持平靜心情,大約5分鐘再開始量。還要記得電子血壓計必須定期校正(大約每年一次),才能有準確的結果。如果長期追蹤下來,收縮壓比140高,舒張壓比90高,那就算是高血壓了。
剛開始發現血壓升高,但還沒到高血壓的標準,可以先從生活習慣改善(不吃太鹹、不喝酒、規律運動),或許就能回復正常而不需吃藥。如果長期追蹤,血壓仍高,那就必須看醫師了。因為高血壓是血管壓力大,會傷害血管,所以會造成全身的問題(大腦、眼睛、心臟、腎臟……),不能不謹慎。
陳光華中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