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    小張是一名上班族,他從學生時代就反覆頭痛,通常是額頭出現悶脹、緊繃的痛,有時眼睛四周也不舒服。

剛開始的時候,偶爾發生頭痛,吃了止痛藥就會改善。不過這幾年頭痛愈來愈頻繁,止痛藥愈吃愈多,注意力很難集中,影響工作,他才去看醫師。

    陸續做過大腦電腦斷層、腦波等檢查,也都正常,西醫認為不是大腦的問題。家人建議他看中醫調理體質。

    小張就醫時表示,雖然整天都會頭痛,尤其是吹冷氣、寒流、感冒時,會比較嚴重。他有過敏性鼻炎,常聞不到味道,也常覺得喉嚨有痰。

    經由把脈、看舌頭,發現他的體內有很明顯的「痰濕」(不正常的黏液),也有「寒」(能量不夠)。

IMG_4846.JPG

 

中醫祛濕補脾胃 避免高油高糖

 

    以中醫的角度而言,小張的頭痛由「寒性」的「環境因子」(稱為寒邪,例如:冷氣、寒流)引發,通常經由鼻子入侵人體,造成局部的氣血循環變差,體液的運送也跟著不正常,在鼻子累積就成為鼻涕,且氣血循環差,最後出現頭痛。和西醫的鼻竇炎可能很類似。經過2週的中醫治療,頭痛情形有改善,1個月後很少需要吃止痛藥了。

    急性期的中醫治療有2個重點:驅除入侵的「環境因子」(即中醫所說的「驅邪」)、排除鼻涕(中醫稱為「祛濕」、「排膿」);慢性期的重點則放在「培元固本」,透過「補脾胃」、「補腎」、「補元氣」等方法,加強人體對環境變化的調適能力,使得「環境因子」比較不容易入侵人體,也就是「抵抗力」增強的意思。

    「補脾胃」可以減少「痰濕」,也可以改善長期有鼻涕的狀況。

    除了藥物治療,戴口罩,避免酒、油膩、甜食、高油脂、麵食等飲食,也有預防效果。

    積極治療配合以上的預防措施,能有效改善鼻病,也能擺脫因鼻病帶來的頭痛。

(原文刊於107年6月2日自由時報健康醫療版,經同意轉載至部落格)

arrow
arrow

    陳光華中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