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    如果和病人講到"腎虛",病人常常會問是不是"腎功能不好,需要驗血?",這是常見的誤解,原因在西醫名詞"翻譯"的問題。

    西醫原本是西方人的知識,當然用英文表達,所以當西醫進入我們的社會,就要改成用中文表達,這個翻譯的過程,就把中文字的"腎"當成西醫的"kidney(腎臟)",於是西醫和民眾溝通的時候,遇到"kidney",就改說"腎臟"。如此一來,解決了西醫名詞翻譯的問題,但是產生了中醫名詞混肴的新問題。

    再聊聊中醫發展的故事,會再清楚一點。早在西醫發現人有2顆"kidney(腎臟)"之前,中醫的文字早就有了"腎"這個字,意思和今天西醫講的腎臟不一樣。中醫發展的初期其實也有解剖人體,但是大約在漢朝因為禮教的因素(身體髮膚受之父母,不可損傷......),禁止解剖,造成中醫轉向從功能研究人體,所以現今的中醫重點不在身體內部的結構(骨傷科例外)。相反地,西醫的發展和人體解剖、細胞構造......很有關係,就連生理學(人體運作的基本原理)、內科學也一樣,基本上可說很重視"結構",很可能和西方文化重視"眼見為憑"有關。中醫西醫發展的文化背景不同,造成了中醫偏向從"功能"開始瞭解人體,西醫偏向從"結構"開始瞭解人體,所以西醫要翻譯成中文,就注定找不到一模一樣的文字可以表達"kidney",誤會就此產生。

    同樣的問題也發生在其他情況:中醫講的"肝"不等於西醫的"liver(肝臟)",所以中醫講到"肝血虛、肝陰虛",不表示"肝功能異常"。中醫的"心"不等同西醫的"heart(心臟)",所以中醫講到"心氣虛"不表示心臟瓣膜一定有問題。中醫講的"脾"和西醫的"spleen(脾臟)"完全不一樣,"脾氣虛"也不是spleen(脾臟)有問題。以後有機會再聊細節,有的會滿有趣的。

    所以囉,如果中醫師說你(妳)有腎虛,但是抽血檢查沒發現腎功能不好,不是中醫師講錯了,比較像是雞同鴨講,誤會一場。中醫的五臟六腑,和西醫的器官有很大的差異,不要再誤解囉。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五臟六腑 中醫
    全站熱搜

    陳光華中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