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張是一名上班族,他從學生時代就反覆頭痛,通常是額頭出現悶脹、緊繃的痛,有時眼睛四周也不舒服。
剛開始的時候,偶爾發生頭痛,吃了止痛藥就會改善。不過這幾年頭痛愈來愈頻繁,止痛藥愈吃愈多,注意力很難集中,影響工作,他才去看醫師。
陸續做過大腦電腦斷層、腦波等檢查,也都正常,西醫認為不是大腦的問題。家人建議他看中醫調理體質。
小張是一名上班族,他從學生時代就反覆頭痛,通常是額頭出現悶脹、緊繃的痛,有時眼睛四周也不舒服。
剛開始的時候,偶爾發生頭痛,吃了止痛藥就會改善。不過這幾年頭痛愈來愈頻繁,止痛藥愈吃愈多,注意力很難集中,影響工作,他才去看醫師。
陸續做過大腦電腦斷層、腦波等檢查,也都正常,西醫認為不是大腦的問題。家人建議他看中醫調理體質。
常常有病人問:能不能喝"雞精"?我認為如果不含中藥成分,應該沒關係。除非喝了拉肚子,只好先暫停。
要注意一點:是否含中藥成分,必須看成分標示,不能只看產品名稱,因為實際到賣場看看就可以知道,有的產品從名稱看得出含有中藥成分(例如:人參雞精);但是有的產品從名稱看不出來,必須在成分標示才能發現,其實含有中藥成分(例如:"麥冬抽取物"之類的)。
我的看法,只要是中藥,對人體就有影響,當然就應該先問過中醫師,看看是否適合。有的中藥影響不大(例如:枸杞、紅棗),但是有的影響很大(例如:人參),吃了萬一不適合,可能有大問題。至於是否適合,問問幫你看病的中醫師就知道囉。
王先生本來是作息正常的上班族,也有規律的運動,但自從轉換成夜班,往往需要吃宵夜補充體力,運動習慣也停了。這樣的生活大約過了快1年,發現口渴越來越嚴重,怎麼喝水都不解渴,喝退火的飲料也都沒用,抽血檢查才知道得到糖尿病。雖然吃了西藥,血糖比較正常,可是血糖有時太低,晚上常常冒冷汗、嚴重饑餓,而且調整幾次的西藥,情況還是差不多,所以想改吃中藥。
王先生第一次來看診的時候,手心發熱,舌頭、把脈也都顯示體內有明顯的"熱",而且屬於”陰虛發熱”("虛熱"的一種)。如果把人體比喻成馬達,這表示馬達的潤滑油乾掉了,造成馬達過熱,這種情況光是降溫是不夠的(中醫稱為"清熱"),而必須補充潤滑油(中醫稱為"滋陰"),這樣才能真正治好這種"虛熱"。透過深入的診斷和用藥,並且告知暫時不要再喝退火飲料,配合飲食、運動的調整,即使沒吃西藥,血糖也逐漸接近正常,而且沒有發生低血糖的症狀。
當然,古代中醫當然沒有糖尿病的用詞,也不可能驗血糖,但古人已經發現有的人吃太好,會出現嚴重口渴,久了之後會變瘦、腳的皮膚會潰爛,雖然無法準確證實就是今天的糖尿病,但的確很像現代西醫看到的糖尿病;更重要的是,按照古代中醫的治療方式,現今的糖尿病病人會改善。上面舉例的王先生只用中醫治療,還有許多糖尿病病人同時用中醫和西醫治療的,有的病人發現加上中醫治療,血糖比以前更穩定,有的西藥可以減量。當然,糖尿病的患者未必都是"虛熱",還有很多類型,必須透過中醫的分析方法,才能得到正確的診斷、用藥,並非每個人的處方都相同。
大家明明都知道,生小孩和夫妻雙方都有關,但還是有不少人認為:
男性不孕症的西醫檢查,初步就是精液檢查。超過80%
一旦精液檢查有問題,有的病人認定就是"腎虛",
一般說的壯陽藥,通常包含"補陽藥"(熱性的藥),
最根本來說,還是要看個別病情決定用藥。以門診實際經驗來看,
所以,如果需要看不孕症,建議夫妻一起看診(中醫西醫都需要);
本周六(9/30)雖然是補(10/9)的上班日,診所依然維持週六早上及下午時段看診。
另外,中秋節(10/4)、國慶連假(10/7~10/10),診所正常看診喔
10/7(六 )早上及下午,10/9,10/10 下午及晚上
常常有病人問一個老問題:"感冒發燒能看中醫嗎?"我的答案是:"當然可以啊。
中醫西醫都有"感冒"這個病,但是涵義有點差別。
西醫的"感冒",正式名稱是"上呼吸道感染",指的是:"淺層"的呼吸系統感染---不包括細支氣管炎、肺炎等比較深層的感染。至於中醫的"感冒",範圍較廣,大致意思是:環境有些讓人生病的因素(中醫稱為"外邪"),如果這種因素入侵人體,就是"外感疾病"(感受"外邪"所產生的病)。這類"外感疾病"涉及層面很廣,除了上呼吸道感染,還包括鼻炎、支氣管炎、肺炎、皮膚病、風濕免疫疾病......。
很多時候,病人覺得自己口乾舌燥,所以看病的重點就是"火氣大"。其實,不一定對喔。
原則上,水分沒辦法輸送到嘴、咽喉,就會口渴。站在中醫的角度來看,水喝進身體,不是馬上就能運用,而必須先經過"氣化"。這個過程像"煮開水",把水煮開了,有了水蒸氣,這樣的水(水蒸氣)才能運用。如果水蒸氣供不應求,或者水蒸氣輸送出問題,就會造成口渴。原因有非常多種,"火氣大"只是其中一種而已。
有的人因為"氣化"出問題,所以產生的水蒸氣不夠,於是口乾舌燥。通常這類病人"能量"不夠,好比煮開水的過程,爐火不夠大。這時候的用藥反而需要"溫陽藥"(補充身體能量),這和一般民眾預想的不同,所以有的病人看到我的藥單還覺得很奇怪,明明已經口乾舌燥,為什麼還要用"溫熱"的藥?通常經過解釋,並且吃藥之後改善,才真的相信:口乾舌燥不一定火氣大!